生物 本溪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39小题,每小题1.5分,共58.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据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沿岸的温暖海水中生活着一种致命的细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称,这种名为创伤弧菌的细菌可通过人体表面伤口或者是游泳者吞咽海水而进入人体内繁殖作乱。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创伤弧菌细胞内的DNA呈环状,而人体核DNA呈链状且与蛋白质缠绕在一起

B人体被创伤弧菌感染后,创伤弧菌在人体内能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和加工

C创伤弧菌内控制致命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核中

D创伤弧菌生活在温暖的海水中,其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正确,创伤弧菌细胞内的DNA呈环状,而人体核DNA呈链状且与蛋白质缠绕在一起

B错误,人体被创伤弧菌感染后,创伤弧菌在人体内能利用人体细胞内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和加工

C错误,创伤弧菌内控制致命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拟核中

D错误,创伤弧菌生活在温暖的海水中,其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没有染色体变异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菌的结构特点、及其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环状裸露的DNA,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原料和细胞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创伤弧菌就属于原核生物细菌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注意原核生物只能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出现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4.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类似于细菌的“人造细胞”。这种简单的“细胞”并不是真正的生命体,不能分裂和分化,但能连续数日生成蛋白质。下列关于人体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肽链以一定方式形成的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B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C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P、Fe等元素

D蛋白质热变性时,肽键被破坏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正确,蛋白质是肽链以一定方式形成的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B错误,并不是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

C错误,并不是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P、Fe等元素

D错误,蛋白质热变性时,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没有被破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结构和功能,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每种蛋白质都含有的元素为C、H、O、N,部分蛋白质含有S、P、Fe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注意蛋白质变性破坏了空间结构,结构改变功能也一定改变,且没有生物活性,而肽键并没有破坏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5.GPCPs(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条往返穿膜七次的跨膜蛋白,下图是其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G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

BGPCPs只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此多肽链中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S—S—”,具有维持活性的作用

DG蛋白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A正确,G蛋白偶联受体(GPCPs)可能是糖蛋白

B错误,GPCPs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因此GPCPs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正确,此多肽链中氨基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S—S—”,使肽链折叠,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具有维持活性的作用

D正确,细胞质中附着的核糖体一般合成分泌蛋白,而G蛋白是组成细胞的结构蛋白,所以是在细胞溶胶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合成,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高。

解题思路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易错点

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影响其生物活性;GPCPs(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种膜蛋白,属于细胞组成结构蛋白,为胞内蛋白,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6.人体内的某种化合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对该种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细胞膜的组成无关

B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不是构成核酸的成分

D对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有些糖可以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B错误,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C错误,核酸含有五碳糖

D正确,糖类分解释放能量,其中有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维持体温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糖类的组成元素、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有些糖可以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易错点

此题主要考查糖类的元素组成以及主要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8.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正确答案

D

解析

A正确,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流动性与温度有关系,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增大

B正确,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两种膜蛋白能在杂

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正确,在0到15度之间,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形成嵌合体

的百分比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错误,在图中横坐标是温度,也就是说自变量是温度,所以图中数据不能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根据曲线可以得出:在0到1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到35度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

易错点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学生识图能力,有效分析,准确得出结论的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阴性艾滋病”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由此加重了人们的“恐艾”心理。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由于HIV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

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DHIV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HIV是病毒,在分类上属于非细胞生物

B错误,由于HIV体内没有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

C错误,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活鸡胚上培养

D正确,HIV属于非细胞生物,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HIV病毒,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高。

解题思路

熟练掌握病毒的分类、特征和培养方法

易错点

“阴性艾滋病”其实不是艾滋病,自称染上病毒者普遍都有与艾滋病感染极为类似的症状,但经过多次HIV检查却仍显示阴性,显示阳性才为艾滋病。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原核细胞具有的结构特点或生理过程是(  )

A只有核糖体,所以原核细胞不可能进行有氧呼吸

B无成形的细胞核,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

C能进行转录、翻译过程且能同时进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错误,只有核糖体,若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原核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等

B错误,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以环状裸露的DNA形式存在,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染色体

C正确,能进行转录、翻译过程且能同时进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错误,原核细胞以二分裂的形式增加细胞的数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生理过程,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熟练掌握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过程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7.在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检测中,下列有关操作及其作用,错误的是(  )

A在检测前留出一部分样液,作用是设置对照

B制备蛋清稀释液,防止蛋清中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粘在试管壁上

C研磨梨或苹果时加入石英砂,是为了研磨充分

D脂肪检测中加入酒精溶液,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活性,有利于观察

正确答案

D

解析

A正确,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所以在鉴定前留出一部分样液,作用是设置对照

B正确,如果蛋清液浓度过大,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黏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容易涮洗干净

C正确,石英砂能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所以研磨梨或苹果时加入石英砂,是为了研磨充分

D错误,脂肪鉴定中加入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有利于观察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题思路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取材(应该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处理材料(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加鉴定剂(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观察,得出结论(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易错点

本题综合考查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9.真核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以下细胞中核孔数目最少的是(  )

A胰岛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浆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细胞核孔数目多新陈代谢旺盛,胰岛细胞分为胰岛α细胞和胰岛β细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代谢水平较高,所以核孔数量较多

B错误,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血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代谢水平较高,使得核孔数量较多

C错误,浆细胞分泌抗体,代谢旺盛,核孔数量较多

D正确,口腔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水平不高,所以口腔上皮细胞核孔数目最少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孔的数目与细胞代谢有关,核孔越多的细胞,代谢越旺盛.

易错点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核孔数目与代谢水平成正比.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与脂质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D细胞完成分化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错误,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脂质

B正确,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C错误,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

D错误,衰老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易错点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考生要识记细胞膜的特征:①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0.下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

B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D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升高或不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错误,原核细胞不含溶酶体

B错误,H+进入溶酶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C正确,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属于胞吞,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错误,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在7.0,因此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降低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器功能,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易错点

本题考查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溶酶体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要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4.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下列有关物质进出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

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一定是自由扩散

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是协助扩散

D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

B错误,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而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

C错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

D正确,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即没有直接通过膜结构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并且能够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易错点

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分别从运输方向、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载体等方面进行区分识记.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5.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正确,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正确,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具有选择性

C错误,钠离子和钾离子能通过人工膜,但不需要能量,不是主动运输和易化(协助)扩散方式

D正确,分子量越小,人工膜对其的通透性越强,所以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高。

解题思路

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没有载体蛋白,只能允许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物质通过,生物膜有载体蛋白,可以协助物质通过.
分析图解:图中两种膜对甘油、二氧化碳、氧气三种物质的通透性相同;人工膜对钾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三种离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均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

易错点

本题以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识记能力,考生要识记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3.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B每组照光结束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的分布

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

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正确,题表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B正确,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防止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使碳元素转移干扰实验结果,所以要先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

C错误,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D正确,表中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据题表分析:该实验是利用放射性的14CO2探究光合作用的碳元素的利用途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时间,因变量是放射性碳元素的分布情况,题表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易错点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意在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规划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1.下图为某种高等植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无叶绿体,此种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此细胞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C该细胞内的细胞器与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D神经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错误,该细胞无叶绿体,此种植物的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B正确,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此细胞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C错误,该细胞内的细胞器膜与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D错误,神经细胞中线粒体较多,神经细胞需要合成神经递质,进行轴突运输,这些都需要线粒体供能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该细胞无叶绿体,不表示此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不含叶绿体,所以认为此种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不正确的。该细胞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在氧气不足时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B正确。该细胞内的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所以说细胞器与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是不正确的。

易错点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难度一般。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3.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 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由图可以看出,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

B错误,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能进入细胞,但蔗糖溶液浓度很高

C错误,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没有质壁分离,也不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D正确,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由图可以看出,在清水中气孔开放,在蔗糖溶液中气孔关闭.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易错点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蔗糖可以进入植物细胞,植物细胞膜上有蔗糖的转运蛋白,但是蔗糖溶液的浓度很高,出现质壁分离;联系植物组织培养基中的蔗糖作为碳源,植物细胞可以吸收蔗糖,只不过培养基里面的蔗糖浓度低,不会出现质壁分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6.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水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C“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D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错误,分解酒精的酶是蛋白质,非脂质

B错误,纳米级小笼子为非必须物质,不能被细胞吸收

C正确,该酶的本质为蛋白质,“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的蛋白酶进入小笼子而水解该酶

D错误,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分解酒精的酶不能分解乳酸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有关知识,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分解酒精的酶为蛋白质;纳米级小笼子中装入的是蛋白质成分的酶,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被吸收;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分解酒精的酶进入人体后不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易错点

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7.以下是对生物体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ATP中存在2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均可释放其中的能量

D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错误,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

B错误,ATP和ADP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正确,ATP中存在2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均可释放其中的能量

D错误,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少,但可以迅速转化,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解题思路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而且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

易错点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及特点;掌握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9. 下列有关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ATP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H]和ATP

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

B错误,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ATP

C错误,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H],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

D正确,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氧呼吸的过程,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和少量的[H],同时产生了少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H],同时释放少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前连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易错点

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18.如图显示了人体内部分物质的代谢途径,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分别是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物质Y产生乳酸的同时也会产生少量的CO2

D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酸的氨基、羧基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①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发生

B错误,③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

C正确,无氧呼吸乳酸发酵的产物只有乳酸

D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酸的氨基、羧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为氨基酸脱水缩合,X为葡萄糖,Y为丙酮酸.

易错点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4.将一块3 cm×3 cm×6 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不变

B随琼脂块减小,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C随琼脂块减小,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

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正确答案

B

解析

A正确,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即扩散速率相同

B错误,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那么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C正确,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

D正确,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红色部分的体积和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可反映出细胞物质交换的速率,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速率越大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5.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过程相对有丝分裂简单

B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出现,但DNA依旧复制的

C错误,细胞核先延长,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从中间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子细胞中染色质不变

D错误,蛙的红细胞是通过无丝分裂增殖的,无丝分裂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合物的功能,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分为三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主要区别是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虽然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但遗传物质要复制,以保证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7.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c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

C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

D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正确,细胞c为中期,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错误,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b,d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即8条

C错误,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基因控制

D错误,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因此从细胞f到细胞f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a处于间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e处于有丝分裂末期,f表示有丝分裂完成形成的子细胞;细胞周期的概念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易错点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能据此判断一个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9.观察下图所示的染色体结构,已知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着丝点的分裂意味着有丝分裂已经进入后期

B着丝点序列可存在于间期染色体(质)中

C由图推测,着丝点可能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

D用核酸酶彻底水解着丝点,可得到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着丝点的分裂意味着有丝分裂已经进入后期

B错误,每条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点,因此着丝点序列可存在于间期染色体(质)中

C错误,由图推测,着丝点可能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

D正确,着丝点含有DNA分子中一段特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因此用核酸酶彻底水解着丝点,可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染色体的结构,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高。

解题思路

后期纺锤丝牵引着着丝点移向两极,所以着丝点是纺锤丝结合的部位

易错点

注意区分核酸的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的异同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0.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化的细胞中遗传信息必定改变

B衰老的细胞中酶的活性必定降低

C癌变的细胞中必定发生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

D凋亡的细胞中必定没有新蛋白质合成

正确答案

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

解题思路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1.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错误,①是光合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光反应阶段,水分解形成了②和还原氢,因此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错误,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氢还原成有机物,不是被氧化形成有机物

D错误,④是ATP,ATP形成与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
2、图中①是光合色素,②是光反应的产物之一氧气,③是三碳化合物,④是ATP.

易错点

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关系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2.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正确答案

B

解析

叶绿体色素有四种,经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将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叶片,进行红光照射测定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而色素带缺叶黄素这个条带,位于第2条.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分离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液度高的扩散速度快,结果从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
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易错点

考查叶绿体色素色素种类、功能和层析条带排列顺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6.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定的成熟细胞,如神经细胞、精子等没有细胞周期

B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所需时间等于细胞周期大小

C选择细胞分裂中期实际时间较长的细胞有利于观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区别的细胞分裂时期是间期、前期和末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正确,特定的成熟细胞,如神经细胞、精子等没有细胞周期,因为他们分化成熟,不会再分裂

B正确,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所需时间等于细胞周期大小

C错误,观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时选择分裂中期的细胞即可,不用选择中期的长短,因为观察有丝分裂的细胞已经是死细胞

D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区别的细胞分裂时期是间期、前期和末期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高。

解题思路

熟练掌握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的本质及特征,对课本上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十分熟悉。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28.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

正确答案

B

解析

A正确,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错误,MI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正确,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正确,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排布于赤道板上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

易错点

本题为基础题,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2.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与感病

D绵羊的长毛与细毛

正确答案

D

解析

A正确,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正确,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正确,小麦的抗病与感病

D错误,绵羊的长毛与细毛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相对性状

解题思路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水稻的早熟和晚熟、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豌豆的紫花和红花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都属于相对性状,绵羊的长毛与细毛,不是同一性状,所以不是相对性状。

易错点

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3.下列有关孟德尔对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D假说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孟德尔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状杂交实验分析发现F2都是3:1的分离比

B错误,揭示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Fl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说

C错误,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D正确,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合物的功能,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分离定律).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5.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正确,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正确,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错误,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正确,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试题分析: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而不是1:1,说明玉米的有色、无色子粒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玉米的有色、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B正确,C错误。该测交实验可解释为:AaBb(有色)xaabb(无色)→1AaBb(有色):1Aabb(无色):1aaBb(无色):1aabb(无色),所以测交后代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测交后代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三种,B、D正确。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6.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受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B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

D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受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流动性

B错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错误,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和减Ⅱ后期(若减Ⅰ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则减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也会导致等位基因分离).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Ⅱ后期

D正确,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交叉互换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注意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各个时期的特征.

易错点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减数分裂中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8.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错误,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存在同源染色体

B错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

C正确,染色体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子链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D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

倍,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40.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如图是其一个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过程中某个环节的示意图,据此可以判断(  )

A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

B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ABe、aBe、AbE

C图示细胞中,a基因来自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错误,图示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有两种形状大小不同的染色体,共4条,因此含2个染色体组

B正确,该精原细胞DNA复制发生基因突变,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ee和AAbbEE,则形成的4个精细胞分别为:ABe、aBe、AbE、AbE,3种

C错误,精原细胞为AABbEe,无a基因,故a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

D错误,图中所示A、B(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说明Aa和Bb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减数分裂,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易错点

1.染色体组的判断 2.AB、aB基因不能自由组合 3.分裂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的种类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错误,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B错误,网织红细胞无细胞核,但有幼红细胞时期核基因转录的RNA和各种细胞器,因此仍然能够在核糖体中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正确,幼红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的基因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故在这两个细胞内,基因执行情况不同;

D错误,因为成熟红细胞已不具有细胞核与线粒体,故细胞内不可能在具有基因,也就没有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这一过程,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呼吸作用、衰老、凋亡等知识,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图示表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红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注意成熟红细胞已不具有细胞核与线粒体,故细胞内不可能在具有基因。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4. 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正确答案

D

解析

A正确,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正确,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

C正确,①过程形成4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4×4=16种,基因型=3×3=9种,表现型为3种,说明具备A或B基因的表现型相同

D错误,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1(A_B_):1(A_bb):1(aaB_):1(aabb),则表现型的比例为2:1:1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高。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其中M、N、P分别代表16、9、3.

易错点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7.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进行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两者的染色体行为不同,而染色体的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也相同

B错误,在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二者染色体行为是不同的,而染色体及DNA的数目是相同

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二者染色体行为不同,染色体数目也不同,而DNA分子数相同

D错误,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的2倍,两者末期

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最大区别是染色体的行为不同。有丝分裂前、中和MI前、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NA数也相同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1.5分

39.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用蝗虫精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正确答案

D

解析

A正确,蝗虫精母细胞属于原始的生殖细胞,材料易得,观察方便,染色体数量少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

B正确,桃花的雄蕊是雄性生殖器官,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而且数量多,适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桃花的雌蕊中,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3个退化,1个大孢子经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分裂细胞数目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一般不宜作为实验材料

C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D错误,洋葱根尖进行有丝分裂,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能联会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观察减数分裂实验 ,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 。

解题思路

由于精巢(或花药)中精母细胞数量远多于卵巢(或子房)中的卵母细胞,所以用精巢(或花药)观察减数分裂更好;而D中洋葱根尖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特有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填空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题型:填空题
|
分值: 1.5分

20.下图所示两实验装置,用以研究在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若在室温25℃的环境中进行图中的实验,1 h后,两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正确答案

D

解析

装置1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装置2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少,但两装置的温度均高于室温。因此D选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装置1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装置2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少,但两装置的温度均高于室温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4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9分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D细胞含有光合色素。

请分析回答:

41.上图中,图___是幽门螺杆菌的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

42.上图所示细胞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代号)。

43.B细胞的某种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按照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结构名称表示)的方向运到细胞外。

44.A与B细胞相比,A细胞中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B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A、B细胞中共有的并且均由双层膜构建的结构是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没有以核膜为界线的细胞核

解析

上图中,图C是幽门螺杆菌的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线的细胞核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中A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B没有细胞壁,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为动物细胞;C、D都有细胞壁,细胞中都没有形成的细胞核,C为原核生物中的细菌,D为原核生物中的蓝藻.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D (全对1分)

解析

A细胞中有叶绿体,D蓝藻含有藻蓝素,所以二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自养生物植物细胞和蓝藻细胞,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蓝藻虽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解析

B细胞的某种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按照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用箭头和结构名称表示)的方向运到细胞外。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胞外蛋白合成的过程,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胞外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修饰,胞内蛋白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修饰,除了溶酶体里面的水解酶外。题中分泌蛋白是胞外蛋白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叶绿体   液泡   中心体   线粒体  细胞核。

解析

A与B细胞相比,A细胞中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B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A、B细胞中共有的并且均由双层膜构建的结构是线粒体 、细胞核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细胞中细胞器的区别,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A为高等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B为动物,其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A、B细胞中共有双层膜结构不是细胞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甲乙两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均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在每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白色前体物质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花瓣中含有哪种颜色的色素就表现为相应的颜色,不含色素的花瓣表现为白色。色素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56.甲种植物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不能合成催化前体物质转化为蓝色素的酶,则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中,D基因    (能、不能)正常表达。乙种植株中,E酶的形成离不开f酶的催化,则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中,E基因  (能、不能)正常表达。

57.基因型为BbDd的甲种植物开    色花,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8.基因型为EeFf的乙种植物开    色花,测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能 不能

解析

甲种植物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不能合成催化前体物质转化为蓝色素的酶,则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中,D基因能正常表达。乙种植株中,E酶的形成离不开f酶的催化,则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中,E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甲种植物基因型为bbDD时,由于b基因不能合成B酶而D基因仍能表达,但由于没有B酶不能合成蓝色素,因此也不能合成紫色素而呈现白色;乙种植物基因型为EEFF时,由于F基因不能控制f酶的合成,因此E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而呈现白色。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紫   紫∶蓝∶白=9∶3∶4

解析

基因型为BbDd的甲种植物开紫色花,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蓝∶白=9∶3∶4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基因型为BbDd的甲种植物,由于B基因和D基因的表达而开紫花;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9A_B_(紫花)、3A_bb(蓝花)、3aaB_(白花)、1aabb(白花),因此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蓝∶白=9∶3∶4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白   白∶蓝=3∶1

解析

基因型为EeFf的乙种植物开白色花,测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蓝=3∶1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测交,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基因型为EeFf的乙种植物,由于F基因不能表达合成f酶,因此不能合成E酶,开白花;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有1EeFf(白花): 1Eeff(蓝花):1eeFf(白花):1eeff(白花),因此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蓝花=3∶1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3分

图1表示空气中的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图2表示一天24 h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水平虚线为实验开始时大棚内的CO2浓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5.两图中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有        ,此时细胞中能产生[H]的部位有                。图2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     

46.经过24 h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   

47.图2中A点所进行的生理反应表达式为  

48.图1中限制N点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N点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ADP的运动方向是   

49.若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段时间后都将逐渐下降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一定比乙低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弱

50.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绘制了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

     (填序号)。 另一同学由于研磨绿叶过程中粗心大意,漏加了某些试剂或药品,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如图4所示),请指出该同学漏加的试剂或药品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M、D、H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H

解析

两图中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有M、D、H,此时细胞中能产生[H]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图2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H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两种典型坐标图,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1中,M点CO2的吸收量为0,说明呼吸产生的CO2正好等于光合吸收,即为补偿点;图2中D、H两点时大棚内的CO2浓度不再变化,不再上升也不再下降,说明细胞内CO2的消耗和产生也相同,即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此时既进行光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此时细胞中能产生[H]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H点之前,光合大于呼吸,净光合大于零,有机物积累量一直在增加,所以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H。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增加 I点CO2浓度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2分)

解析

经过24 h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I点CO2浓度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净光合和总光合的区别,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CO2的吸收量表示的是净光合,图中一天24 h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量由A点降到I点,说明大棚内CO2被蔬菜吸收,而且CO2的吸收量大于零,即净光合大于零,所以经过24 h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解析

图2中A点所进行的生理反应表达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高。

解题思路

同时记清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注意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中箭头上面为酶,产物里面能量不能少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光照强度  温度  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解析

图1中限制N点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N点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ADP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图1中,M点CO2的吸收量为0,说明M点为补偿点,N点CO2的吸收量达到最大,所以N点对应的CO2含量为饱和点,在达到CO2的饱和点之前,限制光合CO2的吸收量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横坐标,达到饱和点之后限制光合CO2的吸收量的是除横坐标之外的其他外界因素光照强度、温度;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所以N点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ADP的运动方向是暗反应到光反应,即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错误,甲、乙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因此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相同

B正确,由于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体积、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室中的CO2越来越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都逐渐下降

C错误,由于密闭小室中CO2浓度的变化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所以无法判断甲叶片和乙叶片呼吸强度的高低

D错误,如果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说明可能甲固定CO2的能力较高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密闭容器内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变化规律的判断,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相关,净光合速率大,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快,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说明甲植物净光合速率较大,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于甲乙植物都不知其实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大小,只知净光合速率无法判断,故C和D都错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丁 碳酸钙(CaCO3)

解析

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绘制了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丁(填序号)。另一同学由于研磨绿叶过程中粗心大意,漏加了某些试剂或药品,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如图4所示),请指出该同学漏加的试剂或药品是碳酸钙(CaCO3)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越快,由图3可知丁扩散的距离最远,所以其溶解度最高;图4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色素带较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CaCO3,叶绿素被破坏造成的。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以下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51.甲细胞内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__,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________段。

5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________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________试剂和________试剂。

54.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55.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 AaBb 丙

解析

甲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丙。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也都加倍,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甲细胞相同,均为AaBb;图中丙细胞为MII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第一极体 de

解析

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第一极体,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de段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由于是雌性高等动物细胞,丙图中着丝点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丙图细胞为第一极体,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暂时加倍.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二苯胺 双缩脲

解析

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二苯胺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的染色、DNA和蛋白质的鉴定,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着色,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试剂进行染色.由于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所以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二苯胺和双缩脲试剂.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号与2号没有分开(2分)

解析

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号与2号没有分开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异常的情况,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Aa为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存在等位基因,原因有二:一是1号与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正常分离,二是交叉互换.从图中看最可能是1号与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正常分离.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5)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2分)

解析

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II类高考知识点,出现频率很高。

解题思路

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说明未分裂前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B和b,其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造成的。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